汉测为您介绍,分中棒是一种常用于数控机床上的测量工具,主要用于确定工件或夹具的中心位置。掌握分中棒的工作原理,对于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至关重要。
一、分中棒的基本原理
分中棒通过机械接触或光学检测方式,确定工件相对主轴的中心位置。分中时,机床主轴带动分中棒旋转,操作人员通过观察分中棒的偏摆情况,调整工件位置,使其达到中心。
二、分中棒的分类
1. 机械式分中棒
机械式分中棒通过接触工件表面并观察表盘指针的偏摆程度,来确定中心位置。这种类型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但精度略低。
2. 光学式分中棒
光学分中棒利用光学系统放大偏摆,操作人员通过观察放大后的偏摆情况进行调整,适合高精度加工场景。
3. 电子分中棒
电子分中棒通过传感器检测位置变化,并将信号反馈到显示屏上,操作直观,效率较高。
三、使用分中棒的注意事项
1. 确保分中棒安装牢固,避免偏心。
2. 调整主轴转速,避免过快导致分中棒摆动异常。
3. 定期校准分中棒,确保测量精度。
分中棒虽小,却是机械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选择合适的分中棒,并掌握其使用技巧,能够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