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误差是指测提取要素对其拟合要素的变动量。被测提取要素是指被测实际要素拟合要素是指由被测要素通过数据处理所获得的具有理想形状的要素。
几何公差有15项几何特征,每个项目随着被测零件的精度要求、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和生产批量的不同,其检测方法很多。根据生产实际中的检测方法,在国家标准GB/T 1958-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中,概括归纳了5种检测原则,并列出了100余种检测方案,以供参考。
生产中,可以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和有关条件,参照这些检测原则、检测方案,设计出最合理的检测方法。
标准中规定了测量几何误差的标准条件:标准温度为20℃,标准测量力为零。
(1)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
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是指,将被测提取要素与其拟合要素相比较,量值由直接法或间接法获得。在测量过程中,由于绝对的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因此拟合要素常用模拟方法获得,该检测原则在几何误差的测量中应用最为广泛。
量值由直接法获得:检测被测要素平面度误差时,一平板平面模拟拟合要素,通过指示表对被测要素采用布点测量,测得的指示计最大与最小示值差值,即为平面度误差。
量值由间接法获得:用自准直仪检测平板平面的平面度误差时,以自准直仪射出的光线模拟拟合要素,通过反射镜按照布点测量测得各测量点垂直方向变动量,根据测得值按最小条件要求计算后间接求得平面度误差。
(2)测量坐标值原则
测量坐标值原则是指,测量被测提取要素的坐标值(如直角坐标值、极坐标值、圆柱面坐标值),并经过数据处理获得几何误差值。
(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是指,测量被测提取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即特征参数)来表示几何误差值。
(4)测量跳动原则
测量跳动原则是指,在被测提取要素(圆柱面、圆锥面或端面)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测量其对某参考点或线的变动量。变动量是指指示计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
(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控制实效边界原则是指,通过检验被测提取要素是否超过实效边界,以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有哪几种?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在本文概述了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跳动原则和控制实效边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