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铝合金壳体零件加工方法及在机测量方案
结合具体的加工实例,介绍了一种薄壁铝合金壳体的加工方案。通过合理的工艺安排和专用夹具设计,完美解决了零件加工中的振动和变形问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为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借鉴。
1前言
薄壁铝合金壳体零件在机械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其结构和形状比较特殊。由于它们在切削过程中刚性和强度较差,容易产生振动和变形,难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因此,薄壁铝合金壳体零件的加工一直是机械加工领域的一个难题。本文以腰鼓薄壁铝合金壳体的加工为例,通过工艺方案的确定、夹具的设计和应用,介绍了一种异形薄壁壳体零件的加工方法。
零件结构分析
鼓形薄壁铝合金壳体由铝合金2A12制成,毛坯为φ500mm×520mm的圆柱体,处于固溶T4状态。零件结构中间为鼓形曲面,两端端面翻边。该零件的最大外径为480毫米。两个端口分别有φ296mm和φ314mm的塞子,端面上分布有孔。中间鼓形部分的壁厚只有2mm。这个零件的尺寸要求精度为IT6。加工难点分析如下:①去除大量毛坯,容易造成工件应力变形。②工件壁厚只有2mm,整个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较差,容易导致切削过程中的颤振和变形。③工件为异形结构,两端法兰厚度只有18mm,中间部分强度较差。在工件的轴向或径向施加夹紧力会引起零件的变形,如何夹紧是个问题。鉴于以上分析,该零件的加工要点是:工艺方案中必须充分考虑消除应力,避免装夹变形,加强工件的刚性。
3加工方案的确定
3.1制定加工工艺方案。
处理方案如下。
1)加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粗加工阶段,在壳体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去除大部分余量;半精加工阶段,两端法兰和内部形状基本成型,留有少许余量,端孔系完成;精加工分两步加工关键部位。第一步是将两端的法兰和内部形状加工到工艺尺寸,第二步是将所有形状加工到工艺尺寸。
2)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后的精加工前安排去应力处理,以消除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减少应力和变形,保证尺寸和几何精度。
3.2夹具设计
夹具设计是该零件加工的关键。为了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几何要求,加强零件的刚性,夹具必须同时具有夹紧、定位和支撑的功能。设计夹具如图2所示。夹具包括圆筒(内径210mm)、支撑板A、支撑板B、可调支撑柱、橡胶保护帽、开口楔环、压紧螺母等部件。圆柱体一端设有夹紧端,中间圆柱面阵列设有交叉螺纹孔,另一端设有滑动部和螺纹;a .支撑板的内挡块与气缸的夹紧端小间隙配合,并用螺钉固定;可调支撑柱上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放在圆筒中部圆柱面上的螺纹孔内,橡胶保护帽套在可调支撑柱的另一端;b .支撑板的内锥孔与拼合楔环的外锥面配合,同时套入气缸的滑动部分;A托板和B托板之间形成夹持零件的工位;筒体的螺纹上设有压紧螺母,压紧螺母压紧拼合楔环楔入B支撑板与筒体滑动件之间,使B支撑板与筒体滑动件紧密连接;橡胶保护帽既能支撑,又能减振,保护工件表面。
4具体实施模式
1)先对工件毛坯进行粗加工,保证形状与零件相似,每个尺寸留3mm余量,加工后后壁厚度为8mm。
2)进行时效热处理,充分释放工件内应力。
3)半精加工两端法兰和内部形状基本成型,留有1mm余量,端孔系完成。
4)再次进行时效热处理,以充分释放工件的内应力。
5)精加工工件内部形状和两端至技术尺寸要求,加工完成时工件壁厚为5mm。
6)使用设计的夹具加工零件的所有形状。首先,在夹具上安装零件,如图3所示。将A支撑板插入气缸,使其内挡块与气缸的夹紧端相配合,并用M12螺钉固定。将锁紧螺母安装在可调支撑柱上,并将其放入气缸中心气缸的螺纹孔中。在初始状态下,将所有可调支撑柱返回到缸腔中,以确保工件的顺利装载。将橡胶保护帽插入可调支撑柱的另一端,并从气缸的右端装载工件。从气缸右端安装B支撑板,使B支撑板上的挡块与零件大端法兰的挡块相匹配,用M6螺钉10连接,安装拼合楔环,使拼合楔环的外锥与B支撑板的内锥孔接触,安装压紧螺母压紧拼合楔环, 将拼合楔环楔入B支撑板和汽缸之间,并确保B支撑板和汽缸滑动部分之间的紧密连接。 从气缸内腔调整可调支撑柱(将圆柱形扳手插入可调支撑柱的孔中,顺时针旋转),由内向外逐个调整可调支撑柱,直到橡胶保护帽紧靠工件内壁。紧固力要均匀可靠,使橡胶保护帽既能支撑工件内壁,又能使工件顶部变形(如果掌握不好力度,可以在调整支撑柱时压表)。调整后,用锁紧螺母锁紧可调支撑柱。将工件装在机床卡盘上,安装夹具左端,将机床尾座顶板压在夹具右端,将零件加工到最终尺寸。
5结束语
摘要:结合具体的加工实例,介绍了一种薄壁铝合金壳体的加工方案,重点介绍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夹紧、定位和支撑的夹具设计方法,完美地解决了零件加工中的振动和变形问题。该加工方案保证了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的技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为类似零件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加工经验。
- prev: 机械数控加工中机床夹具的组成与测头定位组合
- next: 五轴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定位误差刀具半径补偿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