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对刀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time:2024-05-24  click:5878

接触式对刀仪是机床加工中常用的刀具测量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接触测量获取刀具的尺寸、位置等关键参数,为数控系统提供刀具补偿数据,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本文汉测将详细介绍接触式对刀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WechatIMG433.jpg

一、接触式对刀仪的基本结构

接触式对刀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测针:测针是与刀具直接接触的部件,通常采用硬质合金或陶瓷等耐磨材料制成。测针的形状根据刀具类型而定,常见的有球形针、圆柱形针、圆锥形针等。

2.传感器:传感器是将测针的机械位移转换为电信号的核心部件。常用的传感器类型有线性位移传感器(LVDT)、应变电阻传感器等。当测针与刀具接触时,传感器输出与位移量成比例的电压信号。

3.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滤波、A/D转换等处理,得到数字化的位移信号。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触发判别、阈值设置等功能,用于判断测针是否与刀具接触并输出触发信号。

4.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支撑和固定测针、传感器等部件的基础,通常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机械结构的刚性、稳定性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需要进行精密设计和加工。

5.数据接口:数据接口用于将对刀仪测量得到的刀具参数传输给数控系统,常见的接口类型有RS232、USB、以太网等。部分高端对刀仪还具有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可实现远程测量和监控。

二、接触式对刀仪的工作原理

接触式对刀仪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1.安装调整:将对刀仪安装到机床的刀架或工作台上,调整测针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正确接触到待测刀具。

2.标定对刀仪:在测量前,需要先对对刀仪进行标定,确定测针的初始位置和触发阈值。标定过程通常采用标准块或标准刀具,测量其已知尺寸,并将测量值与实际值进行比对,计算出对刀仪的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等参数。

3.测量刀具:启动对刀程序,数控系统控制刀具以设定的进给速度和方向移动,直至测针接触到刀具表面。测针受到接触力的作用产生位移,传感器将位移量转换为电压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后,与设定的触发阈值进行比较。当信号达到或超过阈值时,输出触发信号,数控系统记录下当前刀具的坐标位置。

4.计算刀具参数:对刀仪测量多个位置的坐标数据,通过几何计算得出刀具的关键参数,如刀尖坐标、刀具长度、刀具半径等。计算时需要考虑对刀仪的各项误差参数,如线性误差、测针球半径补偿等,以提高测量精度。

5.传输补偿数据:将计算得到的刀具参数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根据这些数据对刀具路径进行补偿,确保实际加工轨迹与编程轨迹一致。

6.循环测量:对刀仪可设定测量周期,定期对刀具进行测量和补偿,以减小刀具磨损、热变形等因素引起的加工误差。

三、接触式对刀仪的应用注意事项

1.测针球尺寸的选择:测针球直径需要根据刀具的结构特点和所需测量精度来选择。直径过大会影响测量精度,过小则易引起测针变形或损坏。通常可选择Φ2~Φ10mm的测针球。

2.测针材料的选择:测针材料需要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常用的材料有硬质合金、氧化锆陶瓷、人造红宝石等。其中硬质合金材料性价比较高,适用于一般精度要求;陶瓷类材料硬度更高,测量精度可达1μm以内;红宝石材料化学性能稳定,可用于腐蚀性环境中。

3.接触力的控制:测针与刀具的接触力会影响测量精度和测针寿命。接触力过大易引起测针变形或刀具表面损伤;接触力过小则难以保证测量重复性。因此需要合理设置弹簧预紧力和触发阈值,控制接触力在0.1~1N的范围内。

4.测量速度的选择:测量速度即刀具进给速度,其选择需要权衡测量效率和精度。速度过高会增大惯性冲击,引起测针振动和过冲,降低测量精度;速度过低则影响生产节拍,降低效率。通常可选择10~500mm/min的测量速度。

5.环境温度的控制:环境温度变化会引起对刀仪和刀具的热变形,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需要对测量环境进行恒温控制,温度波动应控制在±2℃以内。同时,测量前需要预留一定的热平衡时间,使对刀仪与环境温度充分稳定。

6.测头保护与维护:测头是对刀仪最易损坏的部件,使用中应注意防止碰撞和过载。测量前需要对测头表面进行清洁,避免油污和杂物影响接触状态。定期检查测头球的磨损情况,超过磨损限值时需要及时更换。同时,还应定期对传感器、线缆等部件进行检测和保养,确保其性能稳定。

接触式对刀仪凭借其精度高、通用性强等优点,在数控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测量效率和适应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